無論是當年紅極一時的量子點,還是今年突然興起的MiniLED,都是基于液晶面板基礎上的技術改良和迭代。
對于液晶面板企業來說,推出這些升級迭代的新概念、新技術,就是產品結構的優化和調整,獲得更多的利潤,延長液晶面板的市場生命力。
對于液晶電視企業來說,引用這些顯示新面板材料,同樣是為了擺脫傳統液晶電視的價格惡戰,希望可以拿MiniLED所謂的顯示亮度和畫質等效果,搶奪并收割一輪高端的消費潮。
不過很多彩電企業,對于MiniLED導光板電視最大擔心,就是這個作為液晶面板技術的改良品,是否會像當年量子點電視一樣,火紅一陣、炒作一陣,最終無法在市場上拉動一輪消費的升級和企業的轉型。
這一擔憂,并非空穴來風,而是從產業鏈、消費認知、市場競爭等多個維度評估之后的判斷。
MiniLED本身上并不是一項全新的顯示技術,只是通過對液晶面板的背光進行分區,實現顯示亮度更高、顯示角度更廣,以及對于色彩的控制可以更精準。
本質上,MiniLED還是液晶顯示技術,帶來的結果則是在電視全面屏和超薄化的背景下,反而因為背光分區變得更厚、更重、更耗電。
更讓一些彩電企業擔心的是,MiniLED由于采取了背分的多分區,帶來成本的直線上漲,其售價目前已經超過新一代顯示技術的OLED電視和激光電視。